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山东省潍坊市,是世界风筝之都的核心教育机构,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学院以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为主干,涵盖工程、管理、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医学和旅游等多个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信息特色。学院始建于1985年,现有奎文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763,536平方米,建筑面积282,997平方米。办学宗旨秉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致力于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荣获“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专业设置包括电子与通信、软件与大数据、数字媒体、智能制造、经济与管理、现代服务等10个教学系部(院),覆盖38个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应用韩语、商务日语、软件技术等。学院还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如与泰国吞武里皇家大学合作项目,推动多语言教学模式和交换生计划,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位居国内高职院校前列,注重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创新实施“理论讲解+实操示范+案例复盘”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学院在专业集群建设上聚焦新兴技术,打造了电子与通信、大数据与软件、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6个高水平专业群,覆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分类分层、递进发展”的教师能力提升体系,教师团队中拥有“中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如虚拟现实应用研究工作室),近年在国家级教学成果中获奖,如2024年荣获“中国电子信息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引企驻校、引产入校”模式,与88家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包括潍坊谦和晟文化传媒服务有限公司等,成立13个校企合作班和订单班,将真实商业项目融入课堂,通过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的双导师机制,确保学生学用结合、无缝对接产业需求。毕业生培养实效显著,40年来累计输出7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就业率达90%以上,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反馈良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确保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课程、成绩合格后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退役士兵学生享受弹性学制(3-5年),特殊类别如农民工、下岗职工实行全日制教学,质量监控包括入学资格复查、课程考核等机制,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85年,最初为山东省信息工程学校,经过多年发展于2002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成为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由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和教育厅共同主管。升本后,学院迅速扩大学科体系,增设计算机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社会科学艺术系、软件工程系和基础部等,办学规模从单一专业扩展至38个专业。历任校长中,肖朋旭于2008年6月至2016年6月担任院长;毕丛福在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18日间任职;王协瑞于2019年3月18日至2020年1月14日担任院长;现任校长为肖朋旭。学院发展历程中,2017年被列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为空军、公安消防和战略支援部队培养人才,同年招生计划达690人位列全国第二。2023年以来,学院持续优化,成为教育部“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人才试点院校,与鲁东大学、潍坊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合作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专业本科人才,并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教育项目4项。在省教育厅支持下,学院作为单独招生试点院校,专业群逐步覆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从传统信息工程拓展至虚拟现实和智能制造等领域。40年积淀中,学院获得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劳务外派培训基地等资质,成为山东省创立最早、专业最全、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类高职院校。
中文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Shand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 称:山信
院校代码:13012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以产教融合为核心,创新实践“引企驻校、引产入校”模式,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课程设置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学生通过校内虚拟现实实训基地和企业导师指导,掌握商业IP剪辑、平台运营等实用技能。教学安排注重多样性:退役士兵学生采用弹性学制(3-5年),结合集中面授与线上教学;农民工、在职职工等则执行全日制标准,确保教学与实践无缝衔接。教育模式坚持“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闭环,将真实项目如短视频运营融入课堂,构建“理论讲解+实操示范+案例复盘”的三位一体框架,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学院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如与吞武里皇家大学的交换项目,推动多语言教学和海外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学院拥有282,997平方米的硬件设施,包括智能制造实训室和数字媒体系,并共建88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教育教学成果丰硕,近年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项目名单,通过专家审核确保培养质量,毕业生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证书,证书样本采用红白设计,简洁大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范。学院持续推进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教师定期参与企业实践,丰富教学内容,如2025年与驻京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新质生产力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