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是一所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非营利性公益慈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华人商界领袖王雪红、陈文琦夫妇捐资创办,秉承“公益兴学,扶农助教”的办学宗旨,致力于教育扶贫事业。学校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风景秀丽的百鸟河数字小镇,校园占地300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实现全校园免费无线网络覆盖,是贵州省国际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花园式高校。学校以“诚信、爱心、高尚”为育人根本,以“尚德 求知 强能 经世”为校训精神,自创建以来,已累计培养1.6万余名学生,其中超过80%的生源来自贵州农村贫困家庭,累计投入资助超1.5亿元。学校坚持创新职业教育,探索教育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模式,获评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是贵州省教育厅主管的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5年荣获首届“贵州慈善奖”之“慈善楷模”奖项,树立了慈善办学的典范。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教学质量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突出,形成了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作业就是作品,作品就是商品”的教学理念,将真实企业项目、客户订单直接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例如,非遗学院将市场需求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制作全过程。学校与百度公司、万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HTC公司、用友公司、梦动科技、课工厂、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实施“校企深度合作”、“产教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共同开设“创新班”,确保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学习和提升职业技能。这一系列举措走在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教学成果显著,曾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3年底,学校与南方测绘、梦动科技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获赠价值39.8万元的教学设备,进一步强化了大数据等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条件。学校还大力推行“志愿者引智”模式,招募全球志愿者及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到校服务,并于2021年启动“名师志愿者工作室”建设,有力促进了青年师生成长。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历史沿革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历史沿革清晰而富有公益特色。2011年9月,学院正式成立,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5月,贵州省人类学学会经贵州省民政厅批准成立。2013年见证了学院的重要发展:3月,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培训基地正式落户该校;6月,中国西南地区首家微众新媒体营销基地在该校建立。2015年2月,学院凭借其创新模式获得贵州省唯一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院校”称号,确立了在全省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领先地位。自2009年筹备以来,在创始人王雪红、陈文琦夫妇的公益理念感召和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等的支持下,学校始终扎根贵州农村办学,初心不改。名誉校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专家倪光南担任。首任院长刘甫迎自2008年筹备起即领导学院,至今(2025年)仍担任院长职务。在发展中,孙伟博士曾作为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特别授权代表担任执行校长,盛华任副校长推动产教融合。2022年更新的学校章程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最新信息请以学校官网公布为准。
中文名: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外文名: Forerunner College
简 称: 贵州盛华职院
院校代码: 14371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和前瞻性。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社会热门和市场需求,开设了涵盖艺术设计类(工艺美术品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计算机类(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财务会计(大数据与会计)、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服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广播影视(影视动画、网络直播与运营)、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测绘工程技术)及网络舆情监测等在内的20余个专业大类,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备受推崇。在教学模式上,核心推行“项目驱动化教学”,在非遗传承、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尤为成功。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创新性地开设了丰富的特长课体系,涵盖健身操、武术、手工艺、诗歌朗诵、服装走秀等20余门课程,实施超过13年之久(至2025年),自由度极高,允许教职工、志愿者乃至学生自行开课,每年定期举行教学成果展演和作品雅集活动,践行“让兴趣变特长,让特长伴终身”的理念。学院还开创了中国唯一的民办盲人高等学历教育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已成功招收并培养799名盲生。2019年,学院盲人乐团曾受邀与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同台演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持续赋能平凡青年特别是农村学子和特殊群体,助力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