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等学府,也是新中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49年12月,坐落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作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1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学校在2009年4月由青海民族学院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如今已成为青藏高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智库。截止2020年,学校拥有在校生13328名(含本专科生、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职工1144名,固定资产4.2亿元,占地面积949.5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
青海民族大学教学质量
青海民族大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体系不断完善。自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其研究生教育历史在青海省最为悠久。学校拥有3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和37个专科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得益于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的支撑以及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的持续对口支援(分别始于2012年和2017年),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作为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青海民族大学历史沿革
青海民族大学的发展史是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49年12月成立的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其后经历了多次更名与发展阶段:青海省人民公学、青海省民族公学。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进入新世纪,学校通过合并壮大实力,2002年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05年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并入青海民族学院。经过长期积累和快速发展,2009年4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历任校长(院长)包括扎西旺徐(1979-1981)、马诚(1981-1988)、多杰坚赞(1988-1992)、丹果(1992-1998)、普日哇(1998-2003)、王作全(2002-2008)、何峰(2008-2017年3月,其中2008.9-2009.3任院长,2009.3起任校长)、索端智(2017.03-2020.03)、马维胜(2020年3月至今)。
中文名: 青海民族大学
外文名: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简 称: 青海民大
院校代码: 10748
青海民族大学教育教学:
青海民族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覆盖本科、硕士教育层次,并涵盖继续教育。学校设有25个学院及1个直属教学系部,开设58个本科专业和37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注重民族特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师资队伍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据2017年底数据,学校有专任教师726人(2020年数据更新为教职工1144人)。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方面,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规定,毕业证(包括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证等)由教育部统一印制或授权印制,编号规则规范(以学校代码10748开头),实物设计包含多项防伪特征。学校官方网站(*/)是信息公开和在线教育服务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