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历届毕业证样本图片
北京印刷学院(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是一所以培养印刷包装人才为特色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学校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独立建校。作为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高校,享有“业界名校”的美誉。学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主校区)、海淀区(北校区、西校区等地),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践行“守正出新笃志敏行”的校训,形成了出版与传播、印刷与包装、设计与艺术三大优势领域,构建了工、文、艺、管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截至2025年,学校拥有主校区、北校区、西校区等多个教学区,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校生约1.1万人。
北京印刷学院教学质量北京印刷学院教学质量卓越,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包括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机械工程、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专任教师538人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91%,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56%,其中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等高水平人才。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及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如印刷包装材料与装备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等),并与华为、雅图仕等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确保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北京印刷学院历史沿革北京印刷学院的历史沿革始于1958年,其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创建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停办,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正式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调整,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历经60余年的发展,学校从单一学科的印刷工艺教育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大领域特色鲜明、工文艺管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2011年7月由王永生担任校长。2024年,学校成功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出版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标志着学校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跨越。
中文名:北京印刷学院
外文名: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简 称:北印、BIGC
院校代码:10015

北京印刷学院教育教学体系特色鲜明,注重理论实践融合与创新发展。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毕昇班”(工科)、“韬奋班”(文科)等卓越工程师和出版传媒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联合课题强化学生实战能力。教学方式多元,采用“理论+实践”双轮驱动,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开发覆盖印刷工艺、数字媒体等场景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MOOCs课程占比达30%。国际化教学深度融合,部分专业引入国际出版标准案例教学,与芬兰、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及联合培养。学科支撑强劲,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和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并在2024年获批出版专业博士学位点。专业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链需求,设有23个(或27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电子信息、自动化、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编辑出版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印刷工程、包装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等印刷传媒全产业链领域,确保专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前沿同步。学校还积极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