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事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大连海事大学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交通运输部直属、以“海事”命名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学校肇始于1909年,前身为晚清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后历经变迁,于1953年由东北航海学院、上海航务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黄海路1号,以其深厚的航运背景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一所以航运、交通、海洋为鲜明特色,工学为主,涵盖法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海事管理、海上救助与打捞工程、海事法律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培养了大批引领海事事业发展的精英人才,享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美誉,是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国际海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府。
大连海事大学教学质量
大连海事大学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秉承“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交通运输科技进步和海事事业发展为导向,构建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专家及实践经验丰富的船长、轮机长,其中不乏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青”获得者等高水平人才。教育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型远洋教学实习船“育鲲”轮和“育鹏”轮等顶级实践平台,以及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等机构的紧密合作,提供国际前沿的专业教育和严格的适任训练,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在航海、船舶、港口、物流、海事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就业竞争力显著,深受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
大连海事大学历史沿革
大连海事大学的历史渊源流长,其主脉可追溯至1909年清政府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启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其改为吴淞商船学校。之后,经历多次分合迁徙。1946年,在辽宁复建国立辽海商船专科学校。1949年,交通部接管该校并与东北邮电学校、东北行政学院航务系合并成立东北航海学院。1950年,交通部将上海航务学院(前身为吴淞商船学校、重庆商船专科学校)与东北航海学院合并,主体迁往大连,成立大连航务学院,不久并入东北航海学院。1953年,为适应新中国航运事业发展需求,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由东北航海学院(1950年成立于大连)、上海航务学院(源自1909年吴淞商船学校)和福建航海专科学校(源自1952年集美航校)三校合并组建,定名为大连海运学院,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高等航海学府。1994年,学校抓住发展机遇,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标志着学校进入向以海事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新纪元。历经百余年的沧桑砥砺与不懈追求,学校始终肩负着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一流海事人才的光荣使命。
中文名:大连海事大学
外文名: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简 称:海大 (DMU)
院校代码:10151
大连海事大学教育教学
大连海事大学的教育教学体系以“育人为本、质量至上”为核心,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含函授)等多种形式。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本科教育层面,开设有50余个本科专业,紧密围绕航运、物流、海洋工程、信息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以航海类、船舶工程类、交通管理类、信息科技类、法学类、经济管理类等为核心的特色专业集群。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人才培养严格执行国际海事组织(IMO)公约和我国海事法规要求,毕业生可获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在研究生教育层面,拥有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特别在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法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方向具有强劲实力。函授教育同样秉承严谨规范,其毕业证书采用浅蓝色为主色调,内页为紫色表格,内容分三部分(学校信息、学生信息、校长签章及学校公章)中英文对照,规格为21cm×30cm(210mm×297mm,即A4幅面),加盖学校公章,具有永久有效、权威认证、可查询验证的特点(遗失可按规定申请补办),样本设计庄重,制作材料优质,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特色。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管理平台,持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标准、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