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黑龙江科技大学简介:
黑龙江科技大学,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是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47年,在鸡西创建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发展,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定名。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糖厂街1号,地处松花江北岸,素有“江畔朝阳”之称。学校以矿业特色为基石,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升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拥有完善的科研平台和实验设施,与国内外矿业企业和高校开展广泛合作,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其优势学科包括采矿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紧密对接国家能源安全和现代化工业需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营造了浓厚的学术和创新氛围,为学子提供优质学习环境。
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坚持高质量教学导向,建立了以工科为核心、多学科协同的教育体系,教学质量居区域前列。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获评C级、电气工程获评C-级,彰显了专业实力。学校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引领学校学科发展;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前沿领域,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推行“双导师制”实习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就业率稳居95%以上,尤其是采矿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毕业生深受央企和大型企业青睐,体现了教学实效。学校还注重国际合作,实施“赴俄采矿”“赴加计算机”等特色项目,强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
黑龙江科技大学历史沿革:
学校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1947年,前身为在鸡西市成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学校,这是新中国煤炭工业教育的重要开端。1981年,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专注于矿业人才培养。1998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黑龙江科技学院,标志着学科领域的扩展。2001年,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在哈尔滨市建设新校区,2003年主体正式迁入哈尔滨市,开启了现代化办学新篇章。2013年4月18日,在坚持矿业特色的基础上,经教育部核准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完成了从单科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型。多年来,学校秉持“厚德博学、强能致远”的校训,服务国家煤炭工业和黑龙江经济建设,见证了中国矿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文名:黑龙江科技大学
外文名: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称:黑科大
院校代码:10219
黑龙江科技大学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体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涵盖本硕博多层次教育。学校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等10余个院系,开设60余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突出工学特色和产业对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分铸造和焊接方向,土木工程分为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城市规划结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新兴领域如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纳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实践融合,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和产教融合计划,与应急管理部合作开展矿山安全实训,确保学生掌握前沿技能。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国际教育方面,设立国际教育学院,提供“赴俄土木”“赴加财管”等交流项目,覆盖多种语言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严格,实施年度评估反馈机制,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分配。此举保障了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助力他们成为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