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图片
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于2020年成为工信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拥有金花校区(碑林区金花南路5号)、曲江校区(雁塔区雁翔路58号)和莲湖校区(大庆路219号)三个主要校区及大学科技园,占地面积广阔,设施完备。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涵盖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多学科门类,开设69个本科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截至2025年6月),展现了雄厚的学术实力和科研水平。学校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西安理工大学教学质量西安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并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陕西省名牌专业8个,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群。在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含陕西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总数达23个实验教学中心,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依托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推广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多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学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2013年),持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享有盛誉。
西安理工大学历史沿革西安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多个源头,其主干由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而成。北京机械学院源自1958年,由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其前身为1945年成立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其前身为1937年成立的北平市立高级商科职业学校)和北京工业干部学校(其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沈阳工业干部学校)合并组建,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69年迁至陕西汉中,1972年迁至西安。陕西工业大学始建于1960年,以交通大学(西安部分)的水利系(其水利学科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和纺织系为主体,合并西安化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机械专科学校等组建而成。1972年,两校合并,定名为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为陕西省管理。2002年,陕西省批准西安仪表工业学校整体并入西安理工大学,进一步拓展了学校的学科领域和办学空间。学校历史脉络清晰,融合了多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底蕴,见证了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文名:西安理工大学
外文名: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西理工、西安理工、XUT、XAUT
院校代码:10700
西安理工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育人为核心,构建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动专业优化与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新工科”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依托16个省级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多个国家级、部省级科研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重视产学研协同育人,与国家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学校研究生院作为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成员单位,彰显了其研究生培养的规模与质量。学校强调全人教育,开设丰富的通识课程和文化艺术体育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负责系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规模可观,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5500余名(历史数据,反映规模基础),持续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和装备制造、水利水电、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特色鲜明,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