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图片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汉阳街5号,是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吉林省省属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地处被誉为“北国江城”的魅力城市——吉林市。学校始建于1964年,历经多次历史变迁,现拥有两个现代化校区,总占地面积近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设施。截至2024年3月,学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3000人,教职工总数达452人,其中包括205名具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双重资质的“双师型”教师,这些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学院设有11个教学单位,涵盖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商务服务等多元领域,开设45个招生专业,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大批技能骨干人才,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学校立足吉林,辐射全国,秉承“技能强校”的办学理念,通过强化产教融合,推动工学结合,为国家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展现出强大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质量体现在其系统的专业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配置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上。学校拥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项目专业群9个及省级示范专业6个,如大数据会计专业紧密结合数字时代趋势,提供广阔职业发展空间,课程设计强调数字化转型,通过模拟实训和企业合作,确保学生掌握前沿技术技能。师资结构优中选优,“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45%,其中多名教师具备行业一线经验,有效支撑了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创新方法的应用。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实施“理论+实践”的融合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质量评估持续纳入第三方考核机制,毕业率与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高,毕业生广受企事业单位好评。学院依托省级示范实验基地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定期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和专业认证,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提升整体教学实效和竞争力。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沿革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其从工业学校向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重大转变。学校创建于1964年,起始名为“吉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致力于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培养技术人才。1965年,学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更名为“中国黄金矿产公司吉林中等技术学校”,俗称“黄金学校”,专注于黄金矿产勘探和冶炼相关技术教育,服务于当时国家资源开发战略。1970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冶金工业学校”,响应冶金行业兴盛的需求,扩大课程范围覆盖钢铁生产和工业自动化等核心领域,奠定了学校工程技术的教育基础。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校于2002年正式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现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着从单一中专教育向多元化高职教育的全面转型,专业方向拓展至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会计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吉林省首批重点高职院校之一。这一百年发展历程,既映现了中国工业教育的历史变迁,也彰显了学校不断革新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韧性特质。
中文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Jilin Technology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简 称:吉电子信息职院
院校代码:12902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学生为本、技能为核,强调数字化实践和产教协同,构筑了立体化的培养框架。课程设置覆盖电子技术、人工智能、商务管理等新兴领域,45个招生专业细分多个群组,例如9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突出智能化转型,大数据会计专业借助案例分析模拟企业财务操作,教学资源整合VR仿真等现代工具,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深度交互。教学方式上,学校推行“课堂+车间”双轨制,依托205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如与本地信息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模块,确保学生实时接触产业前沿问题。毕业设计环节严控质量,毕业证书制作需提供姓名、专业等信息及标准电子照片,严格执行教育部编码规范,编号始于2000年后序列,保障学生学籍档案精准权威。学院强化素质教育,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素养训练,通过科技节、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综合能力,毕业生成批成为企业技能骨干,彰显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典范作用和社会贡献力。